那天晚上,朋友圈又刷到一张角度精致的自拍——某个学妹靠在豪车方向盘前,背景是某高档酒店的夜景灯,配文“生活待我不薄”。底下点赞簇拥,羡慕与夸奖排成长队。可没过几天,就在同一个小城传来了另一则消息:一位女大学生易投投,一晚“接待”五个人收取1700元。
更令人心惊的是,评论区竟有不少声音在为她辩解:“她一定是被生活逼的”、“没办法谁不想活得容易一点”。是吗?真的是生活所迫吗?那她朋友圈里时不时冒出的奢侈品包包、高端打卡定位,又算什么?是生存还是盛宴?是无奈还是选择?
我们不得不承认,“baoyang”这两个字正在某些圈子里被悄悄洗白。它可不是小说里那种霸道总裁和傻白甜的浪漫情节,而是一场明码标价的交易,举个例子哈,就像云南那边出现的这类事儿:有个姑娘通过网络平台发消息,一晚要价1700元,要是包月的话还能给优惠点儿啥的。她们跟对待客户似的给“金主”编上号、排排期就因为宠物病了易投投,张嘴就要八千,还为一套五千的化妆品承诺“会长期服务”。到了这个地步,早已超出了活不下去的范畴,而成了一场清醒的自我资本化。
有人说,这就是“各取所需”,但你真的相信吗,当一个手握财富的人用钱去买断另一个人的身体和时间,这真的只是“你情我愿”吗?还是说这本质上就是一场极不对等的权力游戏?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孩最初只跟一个人,后来发现“多线经营”利润更大,于是她把时间切成碎片,一晚转场多个酒店。她说她已经习惯了表演,习惯了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他们想要的角色。她不再相信自己还能真心喜欢一个人——“喜欢能值几个钱?能买包吗,”她这样反问仍相信爱情的男友。
易投投
更让人窒息的是这个社会的“双标”,法律抓嫖娼,却往往放包养一马,在现实里,富人的“baoyang”常常就被默认成是道德方面的事儿、私生活方面的事儿;可普通人的性交易,却轻轻松松就被判定为违法。一位奔驰车主每月花数万包养女大学生相安无事,而曝光聊天记录的男朋友,却因“侵犯个人信息”面临坐牢。有人说,“付得起的叫包养,付不起的叫嫖娼”——你看连荒唐都荒诞得如此现实。
可悲剧怎会自行找上门,有诸多女孩子从“被baoyang”一事起始,一步步走向更黑暗之处,有人因金钱纠纷与男友合谋将金主害了,最终落得被判死刑的结局;有人被原配当众羞辱,遭遇社会性死亡后只能继续沉沦;更常见的是拿健康作筹码——反复流产、染上性病、一辈子无法怀孕,她们用自身身体去换钱,还觉得捷径就在眼前,却极少能知晓这条路是朝着悬崖而去的。
我们总轻易地说她们“堕落”说她们“虚荣”却很少问:是什么让一个二十岁的姑娘觉得,自己的身体是可以标价的资产?是什么让“搞快钱”变成她们眼中最现实的选择?是这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氛围?是那群在评论区轻飘飘写下“生活所迫”的看客?还是我们每个人默许甚至间接鼓励了这种用物质衡量一切的价值取向?我并不想一味地指责这些女孩,某种程度上,她们也是受害者,是扭曲价值观的产物。但“同情”不等于“合理化”,更不等于鼓励。
真正的关怀,是告诉她们:你原本可以有其他选择。你看学校里那些在食堂勤工俭学的女孩,那些熬夜做家教攒学费的学生——她们同样年轻,同样面临压力,但她们走在一条更慢却更稳的路上。青春可不该是酒店房间里床单相互摩擦弄出的声响,倒该是图书馆里书页轻轻翻动的动静;尊严不是你转账数字后头有老多零,而是你大半夜独自待着时能直面自己的那颗心。
身体从来不应该被标价。哪怕标签上写的是1700,是17000,还是170万——你都再也买不回那个曾经相信爱、尊重自己、心怀未来的自己。
这不仅仅是一个女性的困境,这是一个时代的病症。如果我们继续沉默,继续双标,继续用“无奈”去美化自愿的沉沦,这样我们失去的将不只是几个年轻人的未来,更是整个社会对尊严与价值的底线。
是的,我们可以讨论贫穷、讨论压力、讨论现实的不公。但请不要用“生活所迫”作为一切选择的遮羞布。有些路一旦走上,就再难回头。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点亮另一条路——哪怕它看起来更长、更曲折。
因为真正珍贵的青春易投投,从来不需要用身体去兑换。
启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